一位基金经理的惊天一跃,让他在12年内创造出400亿商业帝国,更打造出中国锂电材料领域最锋利的矛。
2012年深秋,上海陆家嘴一间办公室内,44岁的梁丰做出了职业生涯最大胆的决定——放弃千万年薪的基金经理光环,押上全部身家转型做实业。
“产业资本将颠覆基金话语权 。”四年前还是中信基金投资总监的他曾如此预言。此刻,他面前只有一张写满锂电池技术参数的商业计划书,以及一位从宁德时代前身ATL出走的工程师陈卫。
没人料到,这个“金融大脑+技术灵魂”的组合,将在9年后催生市值超千亿的锂电龙头璞泰来,更以50倍收益震撼资本市场。
破壁者:从资本猎手到实业掌门
梁丰的跨界基因早已埋下伏笔。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学士与浙江大学经济学硕士的双重背景,让他兼具工程师的严谨与投资人的敏锐。
在公募基金界,他管理的中信红利精选基金曾创下247%净值增长神话,超越基准56个百分点。但2010年“公奔私”创立私募基金后,他嗅到了更激动人心的机会。
“与陈卫的对话让我看到锂电池行业的爆发临界点,”梁丰回忆道,“高端锂电材料的国产替代,是比二级市场更广阔的战场。”
2012年11月,璞泰来悄然成立。梁丰出资7000万占股70%,陈卫出资3000万任总经理。这位ATL前研发副总裁带来了行业顶级资源——公司初创即锁定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等头部客户。
“资本眼光选赛道,工程师精神做产品”成为核心战略。当其他创业者追逐短期补贴红利时,璞泰来聚焦锂电池中高端市场:人造石墨负极材料、涂布设备、复合集流体三大技术堡垒。
炼金术:并购整合的资本魔方
“五年上市”的奇迹背后,是梁丰将金融思维注入实体运营的精妙操作。璞泰来的发展史堪称一部产业链并购教科书:
如2012年收购东莞凯欣80%股权,切入电解液领域;2014-2016年整合深圳嘉拓设备资产、控股东莞卓高隔膜企业;
2017年上市后,江苏卓高2.42亿收购、宁德基地1.9亿扩产......“我们的竞争力来自技术能力与产业协同整合能力,”梁丰道破关键。
通过精准并购,璞泰来构建起负极材料-隔膜-设备的黄金三角:2016年负极材料市占率14.8%(全国第三),2019年跃升至22.35%登顶冠军,涂覆隔膜更独占28.72%市场。
资本杠杆撬动技术裂变的效应惊人。2021年公司净利润暴涨293.93%,市值突破千亿。截至2024年,总资产达421亿元,员工超万人,较创业初期扩张400倍。
新质生产力:固态电池的豪赌
当行业陷入产能内卷时,梁丰再次展现基金经理的赛道预判力。2024年,璞泰来发布 “提质增效重回报”行动方案,将研发支出提升至营收的5%,剑指新质生产力。
“固态电池是终极战场,我们在三年前就埋下种子。”技术总监透露。璞泰来的布局直指产业痛点:如设备端板块,开发干法电极设备,省去涂布烘干环节,能耗降低40%;
如材料端板块,安徽紫宸400吨硅碳负极中试线投产,能量密度提升10倍;如工艺端板块,锂金属负极压延复合设备完成样机交付。
超前投入已现曙光。过去三年,璞泰来固态电池设备订单超2亿元,复合集流体技术突破使铜箔成本下降20%。
在四川基地,200吨固态电解质中试线正日夜运转,离子电导率达10-3 S/cm的国际先进水平。
破局思维:拒绝内卷的三大铁律
“很多人问50倍收益的秘密,其实是如何避开内卷的战略定力。”在2025年公司战略会上,梁丰向管理层分享心得:首先是第一性原理选赛道。
“2012年我们算过一笔账:锂电池成本占电动车40%,其中材料占35%。这意味着每辆电动车有14%的价值量在我们射程内。”这种基于产业价值链的量化分析,源自基金经理的深度研究习惯。
其二是逆周期锻造技术壁垒。2024年行业产能过剩时,璞泰来反向投入52亿建设肇庆基地,配套宁德时代40GWh产能。
更斥资140.8亿在四川打造新能源材料全产业链。“低谷期的投入效率最高”,梁丰的逆向思维令公司获得关键产能窗口期。
其三是股东利益共生模式。“上市不是终点,是共享价值的起点。”璞泰来建立明确分红机制:上市七年累计分红18亿元,2024年更承诺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可分配利润30%。
这种“技术红利共享”理念,使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长期稳定在65%以上。
全球化棋局:从中国龙头到世界引擎
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,梁丰的棋盘已扩展至全球。在瑞典谢莱夫特奥的冰原上,10万吨负极材料基地破土动工。“欧盟《净零工业法案》要求本土化采购,我们必须贴身为客户而战。”
技术输出成为新利刃:嘉拓智能的涂布设备进入Northvolt供应链,复合铜箔获三星SDI认证。更深远的是跨界布局——氢能设备与钙钛矿涂布机研发加速,新能源平台型企业的雏形显现。
“到2030年,全球每四块电池就有一块用我们的材料。”梁丰在内部信中写道。
此刻璞泰来的研发实验室里,硅碳负极样品正发往下游客户,理论容量数据较传统石墨提升10倍的数字光斑,在检测仪屏幕上跳动闪烁。
结语:梁丰的故事,是一部拒绝在资本游戏中内卷的突围史。他用基金经理的望远镜,精准锁定了新能源浪潮下最具价值的赛道;
以工程师的显微镜,在方寸材料间雕琢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。从390亿身家到千亿市值帝国,50倍收益的密码并非赌徒式的冒险,而是深度认知与硬核创新的共振。
当行业在产能红海中厮杀,璞泰来早已在固态电池的无人区埋下火种。这印证了其核心信条:真正的护城河,永远构筑于下一代技术量产的前夜。
在“新质生产力”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,梁丰的跨界实践,为所有渴望突破内卷的企业家点亮了一盏灯:选择比努力更重要,而穿越周期的力量,
源于对产业本质的洞察与对技术创新的死磕。在当前经济环境下,你认为中小企业更应专注细分赛道突破,还是优先降本增效生存?
曼雅配资-炒股10倍杠杆平台-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-配资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