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8年,清东陵,军阀孙殿英通过炸药炸开了慈禧太后的坟墓,劫走了里面的金银珠宝,之后又将乾隆帝的裕陵炸开,抢走了其中的宝物。这场盗墓行为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,孙殿英因此被称为“东陵大盗”。然而,历史上有一个盗墓者,他的行为比孙殿英更加惊人。这个人盗掘了多达157座清东陵的墓葬。那么,这位传奇盗墓者到底是谁?他又是如何完成这项惊人的盗墓事业的呢?
这个偷盗了157座坟墓的大盗,就是王绍义。王绍义来自河北,从小便听村里的老人讲述清东陵内埋藏着各种各样的珍宝,这让他对这座皇帝陵墓产生了强烈的兴趣,甚至形成了病态的向往。王绍义曾回忆道:“我从小就对清东陵眼馋,心里就想着有朝一日能进入墓地,拿点宝贝,发财致富。”但那时的清朝尚且强盛,东陵的防守也极为严密,守卫们日夜巡逻,王绍义只能把这些想法藏在心底,未曾付诸实践。
展开剩余82%然而,随着王绍义长大,生活日渐困苦,那些关于盗墓的幻想也逐渐被生活的重压所取代。为了生计,他不得不放弃了早年的念头,全身心投入到谋生的艰难斗争中。20岁那年,他因贫困选择加入了山中的土匪团伙。这伙土匪的头目是马福田,手下拥有六百多名兄弟,四处劫掠,生活看似充实而富足。王绍义也许天生就适合这种生活,不久后便成为了团伙中的二号人物,仅次于马福田。
然而,正当王绍义在土匪生涯中渐渐声名鹊起时,奉系军阀决定收编他们。尽管马福田的土匪团体人数众多,但他们毕竟无法与当时的军阀势力抗衡,最终只能被奉系军阀收编,马福田成为了军阀团长,而王绍义则被任命为参谋。土匪的生活瞬间变了样,成了正规军的一员。然而,收编后的土匪却被奉系军阀当作炮灰,派去参加北伐战争。王绍义和马福田清楚地意识到,这样的战争就是自寻死路,于是他们毫不犹豫地带领剩余的土匪逃入了河北的马兰裕,这一地区正是清东陵的所在地。
王绍义为何选择逃往这里?答案显而易见——他心中的盗墓欲望始终未曾熄灭。虽然此时的他并没有实际行动,但他的想法已经悄然生根。然而,命运再次捉弄了他,孙殿英接到上级命令,带领兵力来讨伐他们。消息传来,王绍义和马福田吓得魂飞魄散,不得不放弃盗墓的念头,专心逃命。可是,在他们逃跑途中,孙殿英的部队追了上来,发生了激烈的交火,最终马福田不幸身亡,而王绍义则侥幸逃脱。
逃入深山后的王绍义,带领残余的土匪在山林中艰难度日。王绍义原本打算等待几年,等孙殿英忘记他们,自己便带着兄弟们重返清东陵,凭借陵墓中的财富安度余生。但他没想到的是,孙殿英竟然也有同样的念头——他要盗掘清东陵。王绍义得知这个消息后,心中一喜,悄悄潜伏在清东陵附近,见证了孙殿英炸毁了慈禧太后的墓和乾隆帝的裕陵,将墓中的珠宝一抢而空。然而,令王绍义有些失望的是,孙殿英并未对其他的墓葬动手。
于是,在孙殿英离开后,王绍义悄然留下,准备将剩下的墓葬一扫而空。经过长时间的精心策划与准备,王绍义终于制造出了一把“万能钥匙”,可以轻松打开清东陵的所有墓门。然而,正当他为自己的计划而得意时,溥仪突然派人加强了对清东陵的守卫,使得王绍义的盗墓计划不得不被搁置。
随后,抗日战争爆发,王绍义也没有再找到合适的时机。无奈之下,他只得在周围定居,成家立业,勉强靠弹棉花为生,盗墓的念头却始终没有熄灭。岁月流逝,直到抗日战争胜利,日军撤退,清东陵所在地区由我军接管,王绍义终于看到了再次行动的机会。
当时,虽然清东陵被解放,但由于人力不足,守卫工作依然依赖周围的民兵。王绍义利用这一点,通过贿赂清东陵的守陵人杨芝草展开了他的计划。杨芝草虽然是守陵人,但性格恶劣,和王绍义志同道合。此外,杨芝草还找来了关增会,一个对清东陵颇为熟悉的同伙。三人凭借“万能钥匙”,顺利开始了对清东陵的盗掘。
随着盗墓行动的逐渐深入,王绍义等人逐渐感到力量不足,于是他们利用从坟墓中获得的宝物,收买了区公安助理赵国正以及民兵队长贾正国等人。这样一来,他们的盗掘行动可以说是畅通无阻。短短几个月内,他们便接连盗掘了157座皇帝的墓葬,搜刮了无数的金银珠宝。
然而,他们的行为最终引起了我军的警觉,经过调查,王绍义等人的盗墓行为被揭露。1946年2月1日,王绍义和张尽忠提前察觉到危机,迅速逃离现场,其他几名主谋则被当场捕获,并在当天被枪决。张尽忠被国民党特务抓获,经过两年的严刑拷打后病死在牢中。
王绍义在新中国成立后,于1951年3月21日被捕,并被判处死刑,最终枪决。这个被称为“东陵盗圣”的盗墓者,终于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。令人遗憾的是,当他被捕时,身上已没有任何文物,那些珍贵的宝物早已被他换成了钱,挥霍一空。
发布于:天津市曼雅配资-炒股10倍杠杆平台-中国正规股票app排名-配资平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